记者都亚男
(资料图片)
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国首位;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占全国1/10,入选2022年国家品牌培育计划数量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这些傲人的成绩都浇筑了山东农业的底气与信心。
为擦亮山东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推进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8月28日,由政府、企业和媒体携手成立的农业大平台——“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即将上线。该平台是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众报业集团、鲁商集团承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负责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是官方指定的唯一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
平台将精选山东农业优品,聚合山东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用户,实现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产销对接、产品交易、质量管控、在线服务等六大功能的模块化运作,立足于山东省优质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作为“第一农业大省”
山东当之无愧
“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这是长三角地区老百姓常念叨的一句俗语,这里的“鲁Q”特指的就是山东临沂兰陵县的蔬菜运输车。兰陵县是山东的“南菜园”,更是长三角地区百姓的“菜篮子”。
每天挂着“鲁Q”牌照的兰陵货车,络绎不绝地运往长三角地区的菜市场,光是供应给上海餐桌的兰陵蔬菜每天就达500万斤。以至于,上海市场的每3个蜜桃中就有2个产自临沂,长三角城市每卖出3只咸水鸭,就有1只来自临沂。
除此以外,苍山蔬菜、蒙阴蜜桃、沂南肉鸭、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一类类各具特色的“沂蒙山”特色优质农产品,更是行销海内外。
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除了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乐西瓜、安丘大姜、诸城绿茶、青州银瓜等都是潍坊市的知名农产品。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曾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山东经验,因此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岸线长达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蓝色海洋孕育了山东半岛,更孕育了独具风味的山东海鲜。
“入市子鱼贵,堆盘牡蛎鲜。”乳山生蚝在国内鲜品市场占有率、高端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前列,产自乳山的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牡蛎肽等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在乳山市东邻的荣成,不仅远在西伯利亚的天鹅每年来过冬,这里更是盛产鹰爪虾、牙鲆鱼、扇贝等鱼虾贝藻类海产品100多种。其中,全国一半的海带产量都来自于荣成,海参、鲍鱼等水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本草经集注》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阿胶的应用迄今已近3000年,而这一块小小的阿胶凝聚了无数的智慧结晶,要知道,一块东阿阿胶就拥有187项专利,一支复方阿胶浆则拥有49项专利。
除此以外,德州扒鸡、青岛啤酒、玉堂酱园、兰陵美酒、周村烧饼、崔字牌芝麻油、野风酥高粱饴等都是匠心独具的山东老字号品牌,山东正持续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将产品推向更为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8月22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大张庄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农民在采摘猕猴桃。时下,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忙收获。新华社发
从全省农业品牌建设来看,山东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351个,数量占全国的1/10;拥有全省“三品一标”产品达1.2万个;培育烟台苹果、金乡大蒜等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个以及龙大、鲁花等企业产品、品牌700个;肥城桃、乳山牡蛎等8个品牌入选2022年国家品牌培育计划,数量居全国首位。
山东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过万亿元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4年领跑全国……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这些名列前茅的成绩都浇筑了山东农业的底气与信心。
农产品公用品牌传播力
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山东的优质农产品产地多、种类全,这其中叫得响的也不在少数,例如烟台苹果、章丘大葱、东阿阿胶,但其他山东农业品牌在全国认知度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烟台苹果、乐陵小枣近年来面临的同类竞争也在增多,市场份额拓展也遇到瓶颈。
7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政协围绕“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召开2023年第四次月度协商会。会上,菏泽市政协委员、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副总裁辛诚,说出了山东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短板。
辛诚认为,“我省在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章丘大葱、东阿阿胶、潍县萝卜、菏泽牡丹等农产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包括品牌打造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近年来部分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下跌,市场份额被挤压,产品名气下降,烟台苹果、沾化冬枣、乐陵小枣、日照绿茶等都遭遇了类似情况。”
马踏湖白莲藕是桓台县极富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肉质脆嫩鲜白,藕丝少且细,纤维少、品质高,是藕中的佼佼者。
对于山东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短板,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臧丽娜也指出,品牌老化问题明显,突出的表现是品牌定位与市场需求不符、品牌形象力未能契合消费群体的审美趋向、品牌传播与营销转化脱节。此外,数字化背景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提升路径还不够清晰。
壹点智库Brand-C品牌数字实验室测评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省79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INC指数(即网络传播影响力指数)均值395.95,从横向对比来结果看,在9个行业领域中位居第5位,排名属于中等水平。
INC指数的理论最高分值为1000分,从分值位置来看,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均值不到500分,尚处于中下水平,如果再加上省内其他农产品公用品牌的INC指数,均值会更低。这说明,山东农产品公用品牌的整体传播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那么,怀揣如此之多“瑰宝”的山东,该如何打破窠臼,让山东特色农业品牌焕发无限活力?
“品牌创建说白了就是得到市场的认可。”山东省农科院质量标准研究所营养品质评价创新团队负责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玉涛分析,“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在产品安全性与品质方面消费者无从辨别,消费信心不高,优质优价难以实现,品牌建设困难。”
臧丽娜建议,“一是,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协同作用,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政府做好监管和政策推动,企业做好品牌管理和市场执行;二是,善用数字化工具,挖掘品牌新价值。”
王玉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想要实现品牌建设,就要实现农产品数字化描述,实现产销两端信息对称。”
政企媒携手
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
山东用多年的汗水打开了“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格局,接下来,如何继续精炼一张山东农业的“品牌名片”?
数字化是山东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形之下,建设一个透明权威的农业大平台,来实现产销两端信息对称,提升消费端的信任度,成为了当下山东农业品牌建设大局中一步不得不走的“大棋”。
8月28日,山东官方指定唯一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齐鲁农超”即将上线,它是为了推进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应运而生的,也能为山东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蜕变增加助力。
“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是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众报业集团、鲁商集团承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负责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是官方指定的唯一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
“齐鲁农超”精选山东农业优品,聚合山东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用户,实现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产销对接、产品交易、质量管控、在线服务等六大功能的模块化运作,立足于山东省优质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齐鲁农超”的诞生,将会与当下山东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首先,是品牌效应。这一农业大平台的建成,有利于讲好品牌故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多种形式的山东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擦亮山东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名片”。第二,是聚合效应。在这里,各种各样优质的农产品可以进行集中展示、集中交易,形成永不落幕的山东线上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大集”。第三,是渠道效应。这个农业大平台可以通过聚合效应形成渠道优势、价格优势,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山东优质农产品。
“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将整合山东特色、优质供应链及地标农产品,从广度和深度方面挖掘山东乡村振兴工作的优秀案例、讲好山东“三农”故事,让好产品与消费者实现零障碍互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场景。同时,通过资源整合降低农民和企业的推广成本,提升产品和品牌溢价,真正实现对山东本土农副产品品牌的扶持,促进区域创收。
此外,平台还将有效链接政府、媒体、企业,切实保证平台充分发挥“为农谋利,为民谋福,为商服务”的作用,实现“把最好的资源用在山东、把山东的好品推广出去、把最大的效益留在山东”。
从源头到餐桌、从产品到品牌、从把关到守护、从店商到电商、从传承到创新……一个真正属于山东人自己的农业大平台正在落成,“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的上线,将进一步推进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好品山东”在农业领域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