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文学IP化已经成为网络文学重要的审美延伸,爽文化和幻想文化已经成为大众审美的重要对象。网络女频文是IP剧改编的重要素材,其改编理念汇聚在“大女主”这一女性主体性建构的表述范式之中;因技术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原因,男频文IP化陷入困境,从不同的媒介方式和作品类型中或许可以寻求突破。
〔关键词〕IP;幻想文化;大女主
(相关资料图)
网络文学在诞生时,具有一定的亚文化色彩,不仅在价值层面受到了学院派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鄙薄和批判,[1]而且其影响力主要局限在部分网民,尤其是学生群体身上。随着后来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学的受众进一步扩大,部分网络文学也得到了文化市场的认可。但总体来说,网络文学尚未能产生普遍的文化影响力;而大众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也往往停留在一种“泥沙俱下”“杂芜并生”的样态当中。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新兴大众文化逐渐突破了相对狭隘的固定受众和社群文化,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这首先是因为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持续升温,不仅电影和电视节目(主要表现在真人秀娱乐节目)出现了爆炸性增长,[2]其他各类文化形式也得到了有效扩展:动漫、游戏的发展日臻完善,形成了围绕B站(哔哩哔哩网站)等平台生成的二次元文化空间。同时,腾讯等大资本的进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IP视野中文化的跨媒介转译,使得小说、游戏、动漫等文化样式的全产业链开发成为一种趋势。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对于文化原著的需求日益提升,而网络文学的IP价值日趋凸显出来。
网络文学的IP化,本质上表现为在资本语境当中,网络文学的跨媒介转译。尽管IP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指涉,但网络文学以其海量的作品、丰富的类型、鲜明的想象力、迎合时代的写法,成为了最为广泛的IP文本材料。当然,作为一个为资本所浸润的概念,网络文学的IP价值首先表现在,与传统文学文本相比,它有巨大的受众群体,从而为资本盈利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网络文学IP化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对网络文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资本层面上,它大大推进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进程,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繁荣;从技术层面上,它推动了网络文学与其他媒介样态的结合,尤其是网络小说IP改编的影视剧,使得网络文学逐渐具有了广泛影响力,进一步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的认可。当然,网络文学IP化使得网络文学衍生出影视剧、广播剧、动漫等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网络文学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在商业、技术与内容层面上,网络文学IP化的重要性都不可否认。对网络文学IP化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而对网络文学IP改编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则成了总结网络文学IP化利弊得失的首要方面。
一
2010年前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初露峥嵘。《山楂树之恋》《杜拉拉升职记》皆取材于网络文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步显露了网络文学的潜能。从其成文过程来看,小说《山楂树之恋》是对真实故事的记录,《杜拉拉升职记》亦是作者李可发表于博客的对自己职场生涯的记录和总结,具有鲜明的纪实色彩。显然,这两部作品并不是专业的网络文学作品,其鲜明的现实取向也区分于最具“网感”特质的幻想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时期显然还是网络文学改编的试水时期,这两部“非典型”网络小说的成功恰恰说明了网络文学的创造力和多元性,亦表明了在传统纸质出版物以外,网络空间的文字开始逐渐受到影视行业的重视。
如果说2010年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中规中矩,那么,2011年则是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美学气质持续产生影响的一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步步惊心》以穿越模式,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宫廷爱情故事。此前的京剧,如《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虽然也具有穿越元素,但只是偶一为之;而《步步惊心》则代表着以网络穿越小说为素材的新的叙事模式的兴起。同年的《倾世皇妃》亦来自同名网络小说,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的玛丽苏爽文气质的作品,在此之后,网络玛丽苏爽文的改编也蔚然成风。而根据网络军事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填补了此类军事题材的空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显现了网络文学在类型上的拓展能力。在电影方面,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失恋三十三天》以小博大,取得了近4亿的票房,令人印象深刻。在此,《失恋三十三天》以明快的风格,将沉重的情感创伤转化为轻松的心灵按摩,表现了当代青年人情感方式的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这些都显现了网络文学对于文化风尚和社会心态的表现能力,这也是网络文学相比于纯文学更具优势的地方。
此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成为常态,并在影视文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火爆荧屏,成为不可多得的现象级剧集。它继《步步惊心》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宫斗”这一叙事模式,开创了大陆“宫斗剧”的热潮;其所体现的以女性斗争能力取代其“白莲花”个性的“黑化”叙事,构成了考察女性伦理嬗变的重要线索。同时,这也表明了网络文学亦可以塑造文化经典。正是在《甄嬛传》这样的优秀剧作影响之下,网络文学的价值赢得了更多的认可。
2013年的电影《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以哀伤的情调回忆了青春的美好和现实的沉重,塑造了怀旧视野中的“真爱乌托邦”。它不仅呼应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塑造的美好青春爱情,亦以出色的票房成绩带来了国内“怀旧青春电影”的持续兴盛。在此,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不但可以取得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胜利,而且网络文学类型化书写的丰富素材可以被持续开发并形成稳定的文化潮流。以青春怀旧电影为例,此后的多部作品,例如《左耳》《匆匆那年》《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都出自网络文学,它们构成了怀旧青春电影的稳定素材。
自2014年开始,IP概念开始在资本市场受到更多的重视。由手游所催生的IP概念开始向网络小说和影视剧这样的上下游蔓延。由网络小说或动漫、游戏等时兴文化形式直接向影视剧的转换,日益成为一种主流形式。这些文化作品由于广泛的流行度和“经典化”而来的良好声誉,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引发了资本的强烈关注,推动IP概念的走热。网络文学理所当然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杉杉来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步彰显了顾漫言情小说的魅力;而《匆匆那年》《灵魂摆渡》《暗黑者》等知名网络文学IP所改编的网剧的兴起,在传统的影视剧之外,成为了网络小说IP化改编的重要媒介形式。在电视剧审美形式相对受限的情况下,网剧的大量兴起,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审美之外,创造出和网络文学相契合的更具想象力的审美样态。
到了2015年,网络小说的改编日趋主流化。以该年度为例,这一年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大多是由网络IP改编而来,较有代表性的是《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盗墓笔记》《花千骨》《无心法师》等剧。这些剧目都是受众广泛的“爆款”作品,但就其质量而言呈现出鲜明的分化:山影制作的《琅琊榜》被誉为精品之作,赢得了广泛肯定。而《盗墓笔记》虽然拍摄水准不佳,远远无法契合粉丝对于原著的想象,但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使得该剧在上线22小时就点击量破亿,推动中国电视剧进入饱受诟病的数据注水时代。《盗墓笔记》所显现的重IP开发、轻内容制作的问题,也成为网络文学IP开发的长久弊病。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大热的网络IP剧,大多数都是“怪力乱神”的幻想题材,即使如《琅琊榜》这样相对严肃的作品,也是一部历史架空题材的电视剧,从叙述方式和意义模式上与传统历史故事大相径庭。而《何以笙箫默》以玛丽苏特质而带来的不真实感受,遭受了广泛的诟病。显然,《何以笙箫默》虽然不是幻想类作品,但同样具有以欲望想象置换现实的“超真实”特质。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文学中鲜明的幻想气质与爽文化取向,已经通过电视屏幕建构了当代大众文化的全新气质,这是网络文学IP化所带来的深刻审美转型。
二
此后,网络小说IP改编成了影视剧最为重要的制作方式之一。从电视剧视角来看,绝大多数的类型文都得到了资本的关注,但只有其中几个大类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其中,女性向气质比较明显的作品影响巨大。它们主要包括:
一、宫斗剧。代表作品有《步步惊心》《甄嬛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些作品在中国香港的宫斗题材之后,建构了中国内地“宫斗剧”的谱系。其中《延禧攻略》虽然不是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IP剧,但亦是顺应这一文化潮流而制作的。而这一谱系亦可以延伸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锦心似玉》《星汉灿烂》等由网文IP改编而来的宅斗剧中。宫斗剧和宅斗剧的盛行体现了当代女性表述模式的变化:女性在生活空间的胜利,已经取代了单纯的感情呈现,成了其自我表现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女性精神独立的鲜明呈现。不过,由于过度热衷于展现宫斗和宅斗的“技术”,这种表达以爽感的获取为主,并未达到对于男权社会的充分批判和反思。
二、仙侠古偶剧。这一类型的剧目从内容上看具有神话色彩,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古装偶像剧。这类剧目想象力丰富,具有华丽的特效和巨大的视听冲击力,在情节上则以夸张的情感表达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此类剧目是最为流行的网络文学IP剧类型之一,先后产生了《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琉璃》《苍兰诀》等大热剧集。这些故事将宏大华丽的场景和浪漫旖旎的爱恋相结合,更以“三生三世”等神奇设定来凸显个体情感的忠贞不移,可以说是传统偶像剧的强化表达。这些作品普遍以言情为核心,不仅对侠义精神的呈现较为匮乏,更以高高在上的神仙视角解构了对芸芸众生的呈现,这使得此类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
女频小说IP剧数量众多,难以一一列举归类。但是,“大女主剧”作为一种塑造女性主体性的文化想象,成为2010年以来女频小说IP改编的重点。几乎所有的宫斗剧、宅斗剧和绝大部分仙侠古偶剧都可以纳入其中。此外,女频历史(穿越)小说或具有架空性质的历史题材小说改编剧,如《陆贞传奇》《楚乔传》《锦绣未央》《天盛长歌》《大唐荣耀》《那年花开月正圆》等,都是典型的大女主剧。大女主剧不仅表现了以女性成长为主体视角的叙事方法,更表达了建构女性主体性的强烈渴求。
即使被诟病为玛丽苏剧的作品,在其女性向叙事视角和人物塑造的维度上,也可以被视为具有大女主剧的特质,这类作品的代表有《倾世皇妃》《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独步天下》等,其叙事核心在于表现女主的无限魅力以及男性角色对于女主的“狂恋”。如果将玛丽苏文视为一种叙事要素,那么,大女主剧始终无法摆脱这一“玛丽苏幽灵”。另外,大女主剧的概念亦可以延展到现代剧当中,与古装剧过度追求女性故事传奇性呈现相比,现代大女主对于女性伦理有着较为出色的探讨,其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代表作品有《欢乐颂》《都挺好》等。从女频文的广泛书写出发,大女主剧亦可以延伸到特定类型中来。例如,网络女频武侠文的改编,使得被认为是传统男性向文化领域的武侠剧出现了显著的大女主气质。近年来的《魅者无疆》《少年游之一寸相思》等都可以纳入这一系列之中。
甜宠剧构成了毫不逊色的又一重要类型。此类作品形式繁杂,但都具有在主题和内核上表达“纯爱”的一致性。代表作品主要有根据八月长安作品改编的“振华三部曲”:《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这些作品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书写了单纯美好的青春记忆。根据顾漫作品改编的《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作品魅力在极致浪漫的恋爱,但也因为较为明显的玛丽苏气质和“霸道总裁”形象而受到诟病。此外,甜宠剧题材包纳古今,数量庞大,是最广泛的网络小说IP剧类型,代表作品有:和电竞元素结合的《亲爱的,热爱的》,锦衣卫探案题材的古装剧《锦衣之下》,校园题材且深具“小确幸”风格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而像《双世宠妃》《花间提壶方大厨》《颤抖吧阿部》等作品,则更以“奇葩”的想象力体现了甜宠剧在题材上的天马行空和不拘一格。当然,无论故事如何变化,甜宠剧都体现了较为一致的叙事模式:情节相对平缓,故事相对单线化;在以爱情为核心的表述中,弱化主人公可能面临的困境,而以“撒糖”模式给予观众情感抚慰。在这里,观众对于“糖分”和“甜度”的渴求成了一种广泛的情动机制,这显然表明了以文化想象弥合现实的当代女性“情感结构”。
近几年来,耽改剧异军突起,成为最具市场效应的女频小说改编剧。耽美影视剧此前早有出现,《识汝不识丁》《重生之名流巨星》《上瘾》小试牛刀,但或局限于制作水准,或受到政策制约,未能引发广泛反响。而从2018年的《镇魂》开始,耽改剧似乎找到了政策和审美的平衡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镇魂》《陈情令》《山河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耽美文的改编。在此,耽美文的火热与甜宠文有着类似的情动机制,即通过“磕cp”(喜欢、支持剧中情侣)来获得强烈的情感愉悦。不同的是,耽美文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文化类型产品,它的风行毫无疑问地验证着“她时代”对于当代文化生态的深刻重塑。不过,由于受到政策的制约,耽美IP的改编受到了限制,但其对于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依然长期存在。
三
与女频文影视改编相比,男频文则略显逊色。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男频文最重要文类的玄幻修仙文、历史穿越文在影视改编中表现不佳,导致“大男主剧”模式无法取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中,出自经典玄幻小说的《武动乾坤》《斗破苍穹》《莽荒纪》等剧集皆表现平平,《斗破苍穹》由于“斗气化马”的拙劣特效设计,引发了原著粉丝的激烈抨击。而由历史穿越文改编而来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唐砖》同样乏善可陈,在原作和影视剧之间显现出巨大的差距。此外,像《九州》系列这样颇具古典文化气息的奇幻故事由于叙事过分拖沓,也未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玄幻修仙小说不仅面临原作本身快餐化叙事模式的考验,也面临着塑造宏大世界观的技术难题,还面临着较为严格的政策和性别伦理的限制,这些都构成了男频文改编的不利条件。
不过,这一情况在最近两年得到了好转。《长安十二时辰》自出机杼,参考美剧模式书写了一个时空超级凝练的叙事结构,从而克服了男频小说时间线和世界观过于宏阔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改编效果。而猫腻的连续两部作品《将夜》《庆余年》的成功,尤其是后者堪称近年来最为成功的男频文改编,显然说明了“文青气质”对于故事的重要性。月关的《夜天子》,将故事融汇在明王朝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历史之中,同样表明了压缩时空对于网络改编的重要性。《赘婿》以对原作大刀阔斧的改编来走出男频穿越文固有的改编困境。对于故事的喜剧化追求使得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取得了成功;然而,在后半部分更为广阔的朝堂和历史戏中,试图保留原作框架而又去除其男频文特质的改编显得散乱不堪。显然,男频文的改编在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文化氛围中,还需要继续调整和尝试。总之,男频文的改编更为灵活、更加多元。
近年来,男频玄幻小说开始更多地聚焦于动漫的改编。《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凡人修仙传》都有相应动漫作品问世,动漫作品不仅从技术上可以建构更为宏大和绚烂的世界,从而更为契合原著,而且其更新方式也可以缓解男频小说巨大篇幅所带来的压力。这些作品普遍取得了比真人影视剧更好的评价。尤其是《斗罗大陆》,从市场效应来看,堪称近年来国产动漫的扛鼎之作。随着《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示范效应的建立,腾讯、B站等媒介平台加速入场,目前网络小说IP的动漫改编已经逐步进入了红海时代。不仅《完美世界》《吞噬星空》等经典小白文被动漫化改编,《诛仙》《紫川》等网络文学经典亦已经播出。在男频文IP的影视剧改编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动漫有望成为男频文IP化新的阵地。
除此以外,更具男频文特质的悬疑犯罪小说奇峰突起,构成了网络小说改编的重要类型。2016年的《余罪》《法医秦明》叙事手法相对写实,初步彰显了此类题材的魅力。此后的《心理罪》《十宗罪》《无证之罪》《灭罪师》在案件和人物的塑造中更加追求诡谲难测的效果,延续了此类题材的活力。这些作品侧重于对悬疑感的设定和破案的技术过程。2020年,根据紫金陈同名小说改编的两部作品《隐秘的角落》《长夜难明》不仅有着诡谲的情节,也突出了对于人性和社会阴暗面的深沉拷问,显现了更为深邃的人文意涵,将悬疑题材推向了高峰。此外,《sci谜案集》将探案和耽美元素集合在一起,《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融汇言情描写于悬疑探案之中,《司藤》融汇奇幻和悬疑元素为一炉,《开端》《天才基本法》以科幻元素建构悬疑故事的张力,彰显了悬疑题材的多样性,也显现了悬疑题材同样有着偏重女性向的表达方式。而悬疑题材也逐渐成为网络文学IP化最为重要、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一般而言,这一类型剧目的受众较为广泛,也更容易产生网评较高的作品。
盗墓小说作为一个独特的门类,在相关IP影视化过程中也很突出。只不过,时至今日,盗墓流小说依然只有《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为扛鼎之作。这两部作品都经过了较为充分的IP开发,除却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电影《寻龙诀》等寥寥几部作品,盗墓IP的开发水准不尽如人意。在这两部作品以及相关的衍生作品的改编之外,盗墓文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陷入了略显尴尬的不断“重启”的状态之中。
伴随着主流文艺界对于现实主义的提倡,网络现实主义题材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开发。首当其冲的就是阿耐,她的《欢乐颂》《都挺好》直击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根据其作品《大江东去》改编的《大江大河》,更是近年来宏大叙事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除此之外,《我是余欢水》亦从底层人物的视角出发,表现了都市小人物的艰辛。对于网络现实主义素材的挖掘在当下还处在相对小众的阶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提升。
网络IP转换历经短短十年时间,已经成为当代影视剧乃至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从审美上来看,承接网络文学的“虚拟现实”气质,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显现出普遍的“超现实”气质。这带来了幻想文化的空前兴盛,亦造成了过度“怪力乱神”的文化环境。这是当代文化结构的体现,亦是从宏大叙事走向日常生活的当代文化精神的呈现。而从生产方式来说,资本的主导性力量既成了将网络文学由白日梦变为影像现实的神奇力量,亦造成了流量化、饭圈化、模式化等弊病。这些问题造成了网络IP开发缺乏现实表征、性别视角上丧失平衡以及整体开发水准不高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时至今日,网络文学IP化已经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化路径之一,深刻塑造了当代大众文化的样貌。应当看到网络文学和IP剧互相玉成的关系:IP剧延伸、扩展了网络文学的审美内涵,将网络文学瑰丽神奇的想象转变为视听画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网络文学的审美可能。而网络文学则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赋予IP剧更为新鲜和多元的生命力。但是,必须看到,当下的网络文学IP开发整体上质量低下,如同早期的网络文学一样,还处在“泥沙俱下”的状态。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的根源是未能建构以质量为导向的IP剧改编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IP剧改编应该在文化生态的层面上予以引领,并生成网络文学和IP剧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参见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当代文坛》2006年第5期。
[2]以电影为例,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增长迅猛,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2011年达到131.1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