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核桃菌,流出的汁是黑色的,生的也可以吃。”夏季,贵州雨水充沛,各类野生菌“肆意生长”,龙里县观音村野生菌交易市场迎来交易高峰,“益生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益生菌”志愿服务队,是观音村的“专属”。这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小村子,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之适宜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温湿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素有“黔中第一菌”之美誉。
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人民网 王秀芳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年6到9月,是观音村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50多种美味挑动着八方食客的味蕾。为规范交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观音村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专门成立“益生菌”志愿服务队,把采摘、销售、加工野生菌的群众全部发展成为志愿者,为前来购买、品尝的顾客做好野生菌识别技巧、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的科普宣传。
牛肝菌、马蹄菌、紫花菌、见手青……观音村野生菌交易市场内,各类菌菇让人眼花缭乱。农家小院里等待品尝美味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种类丰富的野生菌。龙里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野生菌,种类太多,必须时刻小心。”今年56岁的罗建英是“益生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农家乐的老板。她说,观音村人识别野生菌的方法,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没见过、不认识、没吃过的一律不吃,也不向顾客推荐。
王明燕从小就跟着家人上山采摘野生菌,从路边摊到规范的集中交易市场,她见证了观音村野生菌产业从小到大的变化,所以更加珍惜当下发展成果。
文明实践“搬”上墙。人民网 王秀芳摄
王明燕告诉记者,除科普野生菌相关知识外,志愿服务队还会监督市场是否存在强买强卖、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行为,以保障市场经营秩序,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规范化建设集中交易市场,志愿服务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历经多年发展,野生菌已成为观音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每年销售额约达1500万元。一朵朵小菌菇,撑起了300余户群众的“致富伞”。
顾客正在选购野生菌。龙里县委宣传部供图
“观音能长野生菌,森林植被是主因。生态文明贯彻好,绿水青山变金山”“观音文明野生菌,八方客人来品尝。人人都是志愿者,至今没有中毒的人。”群众自编的山歌,唱出了观音人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增收致富的喜悦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自豪感。
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在观音村,文明乡风带动产业兴旺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